为什么北方小年是腊月23,而南方是24?

发布时间:2018-02-11 08:35 来源:腾讯文化 分享到:

南北方人又开吵了,这次是因为“小年”。

小年是过年的开端,有辞旧迎新的意思,一般只要小年一过,基本就跨入过年模式了,从打扫屋子到备年货,反正就是得一直花钱到大年三十。

越早过小年,春节临近的紧迫感越重。在北方,腊月二十三就把小年过了,而在南方,二十四才过;也有更不想太早开启过年模式的,一些地方如上海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才过小年。

这种差别来自以前的身份,当官儿的要比小老百姓提前一天过小年。宋代有个说法叫“官三、民四、船家五”,简单点就是宫中、官府的人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屁民们二十四过,船家还要晚一天,二十五才过。但是明清以来,这种当官的和屁民之间的小年区分越来越模糊,逐渐演变了南北之争。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很多时候都是政治中心,官僚机构和当官儿的很多,再加上皇家坐镇紫禁城,官气辐射得厉害,所以在二十三过小年的人很多。没有官民区分后,大家干脆都在二十三过了。而天高皇帝远的南方银,有官民区分之前习惯了二十四,没有之后也就懒得变了。

说起来好像很神秘,其实过小年这天也不干啥,按照传统习俗就是祭送灶神。传说,灶神每到年底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民间一年的状况,总结一下过去一年哪些人家做了好事哪些人家不行,玉皇大帝听了年度总结,就展望一下未来,衡量一下到底该奖谁罚谁。所以为了明年能过得好一点,人们就在小年这一天祭拜祭拜灶神,既诚恳还很有仪式感。

宋代对小年非常重视,不管有钱没钱,都要准备吃的喝的祭送灶神。还因为祭祀的物品需求提供了商机,养活了一批卖东西的商贩:

二十四日,不以穷富,皆备蔬食饧豆祀灶。此日市间及街坊,叫卖五色食、花果、胶牙糖、箕豆,叫声鼎沸。

清朝朝廷过小年也颇为隆重。到了二十三,宫里要设祭品三十三道,太监们要准备供案、奉神牌、香烛、燎炉、拜褥这些,皇上皇后也要亲自在坤宁宫东墙的灶君神像前拈香行礼。

到了现在,因为用传统灶台的人越来越少,祭祀灶神也不像以前那么隆重和有仪式感,一些人只是象征性地图个吉利,凑合凑合吃些糖果就过了。

编辑:SH001

相关新闻

生活推荐

更多>>

秋天四个部位千万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很多人已经...

生活画报

更多>>
大灯 清明小长假 龙泉山 初次 龙井茶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