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讲述老成都故事

发布时间:2019-09-23 15:46 来源:51网 分享到:

成都每一条街巷,都有太多的记忆和故事。而要提到关注成都街巷的一位学者,袁庭栋的名字就不得不提。

9月20日下午,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走进青羊区新华西路街道,担当由新华西路街道与天府早报社共同主办的“重拾老成都记忆 文化名人走进新华西”讲座主讲人,将关于五丁桥、北较场、宁夏街、武担山等的故事,娓娓道来。

虽然自己并非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但袁老对成都的感情却是那么浓厚。讲座刚开始,袁庭栋就直抒胸臆,“成都是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我爱成都,不仅是出于情感,更是出于理智。”理智上如何支撑?袁老举出实例,阐明成都从古至今都是一块没有灾害、土地肥沃的土地。

袁老说,“现在学术界基本一致认为成都人的祖先是从岷山上下来的,时间大约在五千年前左右开始。因为成都平原很早期有个很不利的地理条件,‘水太多了’,最早的水利工程不是引水,而是排水。要把成都平原的水排出去,才有可供我们生活的家园。逐步排水后,才逐步地修房子、修路,才有了我们最早的城区。”

“其实大家看地图会发现,成都的地图并不方正,你们晓得这是啥原因么?”讲座中,袁老向新华西路街道的居民们抛出问题。原来,成都地势低洼,有很多滩涂,无法按传统的方方正正、正南正北的建筑规划进行修筑,只能因地制宜。

这样一来,成都就成了一个不方不正、不南不北的形状,因为有点略像龟的形状,所以就得了这个“龟城”的别称。“龟城”这个提法,还出现在很多诗句中,比如唐代诗人戎昱的“九月龟城暮,愁人闭草堂”。

袁庭栋表示,“这种龟形建成的格局一直延续到近代,建筑规划仍然保持不方不正、不南不北。城中街道除了新修的人民南路等少数街道是直线,其他的路基本上是斜线。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还保持着明显的30左右的偏角。”

讲座中,对于成都的老城墙,袁老也有所提及,“成都现今能看到的老城墙还有9段。五丁桥转弯那一截,顺到府河,往府河下游走,不到100公尺,那一截是真资格的老城墙。”

袁老的讲座,风趣幽默又蕴含大量的信息量,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很快过去。此后,街道的居民们还提出了很多关于老成都的问题,跟袁老一起交流。

讲座后,街道居民马建军表示:“我本身是河北人,在成都生活了好多年了,现在我是通锦社区的故事宣传员。通过袁老师的讲解,我对成都的了解比以前更多了,以后也会把听到的故事继续讲给更多的人听。”街道居民陈家根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今年67岁,现在住在洛阳路,“我想说其实我们新华西路街道的文化底蕴很深,今天的讲座也让我更加了解我生活的地方,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人了解新华西路街道的故事。”

谈及举办此次活动的初衷,新华西路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主任刘文蓉称,“新华西路街道下面就有导游队,比如通锦桥社区就有一个项目叫‘北较场记忆’,是社区居民做导游,自己来讲社区历史故事,这也是属于天府文化的一个传承。再加上这一两年市委市政府很强调天府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次活动对我们这些老成都文化的爱好者来说,很必要。”(通讯员 殷萍  周琴

编辑:SH001

相关新闻

生活推荐

更多>>

吃辣会长痘?幕后

长痘要忌口这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每当看着别人吃香喝辣,自己...

生活画报

更多>>
大灯 清明小长假 龙泉山 初次 龙井茶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川)字第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