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伟人

发布时间:2021-06-16 16:44 来源:川西北气矿 分享到:

近日,借着随气矿去“两德”故里举办党史学习教育研学班的机会,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仪陇县。

仪陇县有新老县城之分,老县城在金城镇,也是我7岁前生活的地方。7岁之前,尚不更事,对朱德总司令的生平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从家乡走出去的伟人,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其他的印象大概就停留在老县城的朱德铜像纪念园,以及那座高大雄伟的朱德铜像。而我在7岁时随父母工作调动举家搬迁到几百公里之外的江油,之后也鲜有回老家的机会。

2005年,告别了金城镇1500余年的县治历史,仪陇县政府整体搬迁到新政镇。因此对于本来就很少回老家的我来说,新县城完全成了我最熟悉的陌生之地 。

印象中,家乡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这次回到新县城却给人不一样的观感,相较于老县城狭长的地形和混乱的城市规划,新县城布局方正,城市建设也给人面貌一新的感觉,整个县城呈现出一派热闹与活力的气息。

虽然离开家乡多年,但心中始终满怀对故乡伟人的无限崇敬与骄傲自豪。在学生时代,通过学习历史逐步了解了朱德的生平事迹。而这次重回故里,通过学习专题党课,参观朱德故居纪念馆和朱德诞生地,对这位故乡的伟人有了更加全面清晰的认识,尤其是朱德同志一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执着追求和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足以让每一个共产党人肃然起敬。

1886年,朱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一个贫苦佃农家庭,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苦难。20岁时,朱德考取了四川省城高等师范学堂,在接受了两年新式学堂的教育后,回到了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任教,一心想着要实现教育救国。但很快他就认识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远不是教书能解决的,于是他毅然决定投笔从戎。1909年,他告别仪陇县,徒步70多天千余公里前往昆明报考云南讲武堂,临走时,朱德写下了《赠诸友》名句: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1911年,朱德从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院校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当过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军事教官、参加过反清斗争,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中屡建战功,在护法运动中任滇军旅长,成为当时声名赫赫的川滇名将。1922年1月,朱德由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调任为云南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

然而在1922年6月,早已功成名就的朱德却果断抛弃已有的一切荣耀、地位与家业,从旧军阀队伍中脱离出来,与好友孙炳文一道前往上海追寻刚成立不久且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并强烈要求入党。

其实,早在朱德投身军旅之时,就已经抱定了救国救民的理想信念,但经历了11年东征西战的戎马生涯,他彻底认清自己置身的军队已成为军阀争权夺利的工具,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更重要的是,“五四运动”爆发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源源不断的新思想、新文化浪潮极大冲击着朱德的头脑,他从马克思主义等各种思潮中开阔了眼界,并认定有必要学习俄国的新式革命理论和革命方法,来从头进行革命。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朱德始终以宽广的胸襟与平和的态度对人对事,而这正体现了朱德功高不自居、位高不自私、德高不自显的伟大思想境界。

朱德同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无比珍贵的。如今,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学习他无限忠诚、光明磊落的坚强党性,学习他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学习他心系人民、艰苦朴素的公仆情怀,学习他一生学习、革命到底的奋斗精神。而朱德精神将成为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红色加油站”,让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伟人虽已远去,但伟人精神永存。(廖鹏)

编辑:CQT
非本网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未标明版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