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的中秋味道——安德粑粑

发布时间:2022-09-14 15:10 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到:

原标题:彝家人的中秋味道——安德粑粑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通讯员 冯静 吴艳涛

中秋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在云南昆明晋宁区夕阳彝族乡打黑村,有这样一种传统美食——安德粑粑,以其讲究的食材和传承百年的手艺,使得彝家人对于中秋团圆节家的味道,更加香醇、浓郁。

meibiyao1

安德粑粑是彝家人的中秋老月饼。每年的这几天,打黑村民都特别忙碌。这种传承了百年的美食是一项技术活儿,需要一家人合作才能完成。和面,用上等的荞面和麦面,加入土鸡蛋一起搅拌。最奇特的是搅拌时不能用手,而要用木棒搅动半个小时左右,这样和出来的面均匀柔和,富有弹性。抓起一团面团摊平,放进碗里,再把花生、苏子、蜜饯等原料做成的馅料包进面团中,从碗里倒出,做成圆饼状!用祖上传下来的模具进行压制,正面用模子压出不同的花型和图案,有的印着一个大大的“囍”字,花纹被涂成了红色,寓意“花好月圆”。还有鱼形、手枪形等造型,颇受小孩子们喜欢。在压模子的同时,也把美好愿望和祝福压了进去。

“安德”粑粑成型后,要放到自制的烤箱中用栗炭火烘烤,大约二十多分钟,直烤到内松外脆,便可出炉。刚出炉的“安德”粑粑混合着炭火烘烤的焦香和浓浓的荞香味,色泽金黄、口味香醇,让人回味。

打黑村位于夕阳乡东南部,海拔约2000米,青山环抱、空气清新、绿意盎然。“安德”就是彝语中“粑粑”的意思。在打黑村,“安德”粑粑只有中秋节才做,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制作工艺代代相传,纯手工制作,用的模具和烤箱,有的已经用了三四十年,印花也是几十年延续至今,一直没有改变过。

如今,中秋吃“安德”粑粑,更多的是一种乡愁。2018年,“安德”粑粑成为晋宁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并爱上了这种特别的味道,安德粑粑走出了彝村,传递给了更多的家庭。

编辑:AH
非本网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未标明版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