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清音是以唱为主、说唱兼容的曲艺音乐品种之一,形成于明末清初,长期以来一直在四川一些地区流传,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2008年,四川清音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自2023年9月引进绵竹紫岩小学,到现在已经有快一年的时间了。这一年里,孩子们从陌生到了解,学到了基本的唱腔、站姿、动作,技巧,学会了几首经典的曲目,可谓是收获颇丰。
绵竹紫岩小学的紫韵清音社团在2024紫岩小学校教育集团新年音乐会上,首次以一曲《布谷鸟儿咕咕叫》惊艳亮相。这是清音社团的首秀,社团的孩子们不断掌握更多的清音技巧,对清音的演唱也愈发地成熟,把清音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诠释得更加丰满。基于近一年对清音的学习和探索,在当前艺术学科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下,关于清音进校园的教学模式、方式方法和四川清音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初步见解。
四川清音将曲艺艺术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相融合
“眼睛里要有踏青的,春天的景色,眼睛要很亮的,有一个画面感……”每周星期四下午的第一、二节课,是绵竹市紫岩小学校紫韵清音社团活动的上课时间。清代吴好山在《成都竹枝词》中写道:“名都真个极繁华,不仅炊烟廿万家。四百余条街整饬,吹弹夜夜乱如麻”。作为学校最具特色的社团之一,虽然在2023年9月才刚刚把四川清音这一优秀传统戏曲文化引进我们学校,但是四川清音因它独特的魅力,受到了不少孩子的喜爱,初次组建了紫韵清音社团,社团由来自二三年级的30个女孩子组成。通过不到一年时间的学习,孩子们从陌生到了解,一点一点地走近四川清音,学到了基本的唱腔、站姿、动作,技巧,学会了几首经典的曲目等,可谓是收获颇丰,也让我在初次探索清音的道路上有了一定的收获。
四川清音属于音乐表演类艺术,为学生搭建多维展演平台尤为重要。在2023年12月的“春光为序 强国有我”——紫岩小学校教育集团2024新年音乐会上,紫韵清音社团表演的经典曲目《布谷鸟儿咕咕叫》作为我们社团的首秀,赢得了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让人眼前一亮的乐器、雅致的服饰、川味十足的唱腔、举手投足间的韵味,多感官的冲击让大家走近了清音这一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 我特别喜欢唱歌、跳舞,而四川清音既能让我唱歌,又能让我跳舞,能让我更自信地展示自己。”社团二年级的小朋友王一朵说。我校将四川清音作为特色社团引入校园,让这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焕发出新的魅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社团学习,向孩子们传播四川清音,让孩子们认识四川清音,亲近优秀传统戏曲文化,学生通过对四川清音作品的看、听、赏、悟、演等方式,进而达到对作品的诠释,孩子们的审美感知也可以得到升华。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发现既有兴趣又有天赋的孩子,学校希望通过专业老师的培养与指导,让她们将来有机会成为四川清音的“小小传承人”。
四川清音可以与多种学科相融合
通过近一年的学习与探索,要想这一传统的戏曲文化有所创新,我认为学校可以一方面让孩子们学习传统的清音曲目,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际生活,原创一些新的曲目,凭借这种在传承中创新的形式,力争打造出属于我们紫岩小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张名片。艺术学科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教育新理念强调,要重视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致力于充分发挥各学科协同育人的功能,提倡在充分尊重学科差异的前提下,逐渐打破学科之间的边界,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基于四川清音不仅是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也是一门综合性艺术的特点,我们可以尝试清音与多种学科课程的融合。
四川清音与美术学科融合。外修于形,内修于心。四川清音作为一门表演类艺术,除了声音表现、肢体动作、乐器演奏外,服饰也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舞台服饰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体现演出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舞台服装源于生活服装,但又有别于生活服装。如何在服饰、头饰中融入四川的地方元素,让表演更能彰显出川味儿,需要美术老师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带领学生们一起去探索,在服饰设计时,充分融入地域文化的因素,使舞台形象和表演内容能够完美地结合。
四川清音与科学学科融合。四川清音是说唱艺术,除了月琴、琵琶、扬琴等伴奏乐器之外,演唱者自己敲击竹鼓和打击檀板也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竹鼓的制作就可以与科学学科进行有效的融合。经了解,小学四年级的科学课中本来就有小乐器制作的教学设定与安排,基于此情况,我们可以尝试制作竹鼓,加上竹鼓的原材料容易找、方便准备,科学课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竹鼓的制作,还可以举办竹鼓制作的比赛,获奖的作品可以在学校进行展示,同时,如果要进一步让四川清音进课堂,学生也可以在进行普及课教学时用自己的作品来进行学习和演奏。
四川清音与语文学科融合。四川清音是曲牌类说唱音乐中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曲种,唱腔继承了宋代唱赚以来的曲牌联缀结构,也是曲牌类说唱音乐中的又一种类型。它长于抒情、兼能叙事,曲牌丰富、唱腔优美,具有典型的东方婉约之美。演唱中的“哈哈腔”和“舌尖弹音”,能发出类似于西洋歌剧唱腔一样的美妙声音,被国外媒体誉为“东方歌剧”。四川清音其唱词丰富,内容涉及儿童歌谣、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对于唱词的创编、曲牌填词来说,语文老师就更加擅长。他们可以带领学生们去挖掘校园文化,编写小故事来用于唱词的创作;也可以将语文课本中有戏剧性、有教育意义的课文改编成四川清音的说唱文本;还可以创编新时代的行为规范儿歌或者生活经历等作为唱词,再根据这些内容,选择适合的曲牌,进行改编填词。这样,学生既能在演唱中找到新鲜感,又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能体会到创编的成就感。
四川清音与课题教研融合。四川清音进校园,其策略、路径、模式、方法、内容的选择应尽可能科学、高效,同时也应该在我们的教学中探究、摸索出适合于小学生学习的系统知识与技巧。因此,以科研的态度、科研的思维、科研的方法来进行,就会有事半功倍之功效。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跨学科进行集体备课,进行有效分工、合作教学,形成育人合力,逐步形成教、学、研一体的综合教研新模式,也为学科融合开拓新途径。所以,在今年6月,学校音乐组也在学校的支持下,开始了德阳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的子课题为“基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清音教学实践研究”的课题申报,希望以此方式来促进对四川清音的探索与研究。
在学习这一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们将会发现传统文化的奥秘,夯实他们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自信。四川清音进校园,课堂作为知识普及与维度的主渠道,必须要抓牢握紧,才能为四川清音的传播与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先清音社团单科进行,研究出适合于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的清音歌曲,而后适时进入常规课堂,真正做到清音浸润校园。我认为只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上,充分结合艺术课程新标准,解读好其指导思想,深入实践,积累总结,改革创新,才能实现对四川清音传承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才能打造出彰显我校艺术教育特色的一张名片,才能为四川清音的传承与保护开辟新的途径,让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世代相传。(绵竹紫岩小学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