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沦为手机的“奴隶” 提防新的“手机病”

发布时间:2014-04-09 08:22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我们正沦为手机的“奴隶”

手机也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为它已改变了人类的交流和表达方式。但手机也带给我们许多问题,它带来的利与弊,就相当于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手机是如何改变我们这个社会的?让人惊奇的是,这种改变过程跨越时间还不到30年。


  从奢侈品到必需品,再到让人上瘾


  贝尔发明了电话,交流从此变得简单。10年前,打个国际长途还是件价格不菲的难事,现在我们已几乎可以每天通过视频电话与大洋对岸的好友面对面。


  手机上网使得知识和信息传播更便捷。手机也成了我们最值得信赖和最便捷获取知识的百科全书。用纸写信几乎已成为过去式。人们最常做的,便是用手机发短信或是发邮件。此外,通过手机我们可以听音乐、阅读书籍、了解新闻、上网并玩游戏、支付停车费、买菜、买日常用品、查天气、拍照、拍视频……手机已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只要我们有手机作陪,我们便不再需要他人的陪伴。人们的社交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边吃饭边聊天曾被视为不好的习惯,如今这种场面在餐桌上早已司空见惯;在电影院大厅或是在葬礼上打电话,也不会再被千夫所指——谁没有过那么一两次;甚至于,现在连结婚请柬都流行用手机直接发彩信了!


  手机的便利与丰富“内涵”,的确令人上瘾。


  思维容易脱离现实,还带来种种疾病


  神经学家及睡眠研究专家称:“神经影像学的各项研究显示,整天用手机屏幕的光将脑部的那块区域照亮,也会像服用海洛因那样上瘾。”
  早有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最少有70%的人拥有手机,而在美国,每天就会有两百万亿条短信在交流;42%的美国人会用手机来消遣;44%的美国人用手机上网;54%的美国手机用户会用手机向他人发送图片或是视频;29%的人的手机在一段时间内会关机,仅仅为了休息片刻;还有13%的美国人在用手机逃避各种不喜欢的社交。


  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手机使得年轻人的思维更容易脱离现实。因为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编辑短信或是在手机上聊天、玩游戏,根本没有时间花在书本、运动或者与大自然的交流中。


  一些新的疾病出现,比如“键盘手”、“手掌汗腺炎”等。有报道称,因为人们经常长时间地看手机或者玩手机,便会出现诸如拇指疼痛或者累积性创伤失调及睡眠紊乱(例如失眠)等症状。


  《纽约时报》曾报道说:“一些孩子在父母睡着后的深夜里捧着唯一的光源——手机发短信,他们还在吃饭时、过马路时发短信,在教室里背着双手发短信……他们总是这么用手指按着手机,直到手指发痛。”


  其实远不止于此,手机带来的其他副作用,还包括:帕金森病、心脏病、脑瘤、癌症、血压上升、头疼及疲劳性记忆力下降或是失忆等问题……我们正在沦为“手机的奴隶”,依赖它且深陷其中。这不免让人怀疑,手机带来的正面效益是否真的大于它带来的负面作用?又或者,我们是否应该在扬长避短这个问题上,再下多点工夫?

 

      要提防新的“手机病”

数码产品让我们生活得更加舒适,但有时候它们也像是定时炸弹,可能随时会“要了我们的命”。除了之前提到过的“黑莓手”、“Ipad肘”等手机病,如今还有一些数码产品带来的新问题需要我们面对。

 

雷击中失聪

 

如果你不是“雷神”托尔,就最好不要在雷雨中用手机打电话。曾有一位15岁的女孩,因为在伦敦一个大型公园的空地上打手机,刚好雷雨来临,结果一道闪电下来直接击中了她。她当时心脏就骤停了,虽然被紧急送往医院医治后挽回了性命,但由于她当时是拿着手机贴在耳边,雷击后的耳膜已完全损坏,她丧失了全部听力。

 

手掌汗腺炎

 

由于长期紧握PS游戏手柄而造成的手掌汗腺炎症,是在一名瑞士女孩身上发现的。其掌心长期红肿而且疼痛。瑞士日内瓦医学院的文森特·皮古特医生经过详细调查后称,这是由于这名女孩每天长时间握持PS游戏手柄,并且经常连续快速地按下按键,导致其手掌汗腺被压迫和皮肤表面被磨损,从而发展成为现在的PS游戏手掌汗腺炎。

 

光敏性癫痫

 

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人在看电影或者玩视频游戏的时候,会有癫痫发作或者晕厥的现象,概率大概为1/100,而大概有3%至5%的人可能会对诱发性光源敏感。但这种光敏性癫痫一旦发作,后果却是非常可怕的。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病症,到现在还不清楚,据科学家预测,应该是由于大脑中化学信号传递不通畅或者不平衡导致的。现在也没有特效药能够治疗。所以患有光敏性癫痫的人应该极力避免闪烁的灯光和电视。

 

值得一提的是,在车灯闪烁的时候也可能引发癫痫,所以患者最好不要独自驾驶。

 

耳机死亡

 

工业社会里,噪音是无法避免的一种污染,所以有不少的人如今选择戴上耳机来避开噪音。然而,当你戴着耳机走过大街小巷时,或许你的生命已受到威胁。因为你在过马路时可能会因听不到汽车的鸣笛而被车辆撞倒。这就是“耳机死亡”。

有数据统计,车祸中,因为戴着耳机导致没有听到警告造成的死亡人数正在急剧攀升,而且这些死亡者大多都是30岁以下的青年。

 

       别把手机变成“暖宝宝”

当一台智能手机长时间“火力全开”时,散发的热量不低于一个“暖宝宝”,足以造成“低温烫伤”。


  手机发热易造成“低温烫伤”


  手机散发的热量主要源自CPU排热,CPU中的半导体一旦升温过高,会导致工作障碍,但受容量和重量限制,手机无法像电脑那样内置风扇来降温。而且为了防水,手机密封性高,更容易令热量蓄积。因此很多手机的内外壳,均由钢板等金属材料组成,方便散热。但这也埋下了隐患——可能因接触皮肤而造成烫伤。


  手机散发的热量究竟有多少呢?如果把一块3.7V·3000mAh标准的锂电池的能量全部换算成热能,已相当于39960焦耳,再换算成热量,即相当于9.5千卡,等于燃烧1克脂肪散发的热量。


  再假设手机消耗电量的50%已转化成了热能,模拟状态下,同样的电量如果使用时长不同,其平均1小时消耗的热量也不同。一块电池使用时间越长,平均每小时消耗的热能与热量就越小。而平时我们使用的即抛型“暖宝宝”的发热量是每小时3200焦耳,也就相当于一块手机电池在6小时内使用完毕时每小时会放出的热量。


  我们知道,“暖宝宝”说明书上都有个“低温烫伤”的提醒,同样道理,手机导致的烫伤也不是高温骤然造成,而是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因慢慢升温,不知不觉间造成的“低温烫伤”。

根据日本“暖宝宝”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导致“低温烫伤”的温度和所需时间如下:60℃可能造成烫伤的时间为1分钟;50℃时所需时间为3分钟;44℃时所需时间为3-4小时;42℃时所需时间为6小时。也就是说,如果手机温度升到了40℃,皮肤接触瞬间并无异常,但一旦连续数小时用下来,就会造成“低温烫伤”。


  边充电边使用,更会增加电池的发热量,温度上升会更快,尤其需要引起注意。


  手机“烧坏”主要由于充电不当


  长时间使用手机,也可能导致接触不良而“烧坏手机”。但我们常说的“烧坏手机”,其主要原因还是充电不当,比如充电插头接触水分或沾染污物。但长时间的低温也一样会对手机零件有所损坏,造成变形。


  据日本国民生活中心数据,近几年来的上千件手机过热投诉事件中,投诉充电时烧坏手机的事件达近百件。不过,充电时手机易起火的原因,主要还是电流和接口接线问题。手机充电通常使用USB接口接线,普通充电器规格前提下,换算成热能单位就相当于1.8万焦耳,即等于一块手机电池连续使用约2小时发出的热量。


  据统计,充电插头会发生异常的时间也有一个概率,使用时间越长,事故率也越高。


  一旦手机充电接口变形了,这时将插头斜着插入电源,就会导致充电器内部相邻电路接触造成短路,从而烧坏手机。所以专家建议,给手机充电时也最好使用一些专门设计的手机插座,这样能减少USB接口的负担,降低事故率,延长手机寿命。

编辑:SH001

相关新闻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