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品安全如何守护?业内呼吁推动产业营养精准化、规范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4-01-04 19:38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何保障儿童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让每一名青少年儿童都能健康成长,是受到全社会瞩目的议题。在食安周期间举办的“儿童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对话中,多位来自科研、产业及企业的专家代表围绕儿童食品安全与营养等话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吃饱吃好不等于“吃对” 儿童需要精准化营养支持

国民营养状况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居民营养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持续缓解,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降至7%以下,低体重率降至5%以下。但是,一些突出的儿童营养健康问题仍值得关注。

报告显示,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超重和肥胖持续上升,正成为制约我国儿童体质的瓶颈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将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营养失衡称为“隐性饥饿”,发生的核心原因是机体营养摄入不平衡或缺乏某些微量营养素,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资料显示,有3亿中国人面临“隐性饥饿”困扰,其中儿童群体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更为普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心实验室主任、研究员霍军生介绍,儿童按照生长阶段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学前儿童、学龄儿童、青少年等不同时期,由于处于快速成长时期,儿童群体面临的营养需求也有所不同。他指出,儿童营养问题会直接导致诸如生长迟缓、微量元素缺乏、超重肥胖等情况的出现。

实际上,“隐性饥饿”的主要诱因,除了饮食外,也囿于大众对科学营养观的认知短板。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习惯性认为只要孩子吃得饱、吃得好、胖嘟嘟就不会缺营养。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孩子吃饱、吃好,并不等于“吃对”。

那么,儿童的营养需求关键点在哪里?

“由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一直处于变化阶段,所以营养支持也需要不断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表示,儿童对于营养的需求有别于成人,在营养支持方面必须体现出“精准化”“个性化”,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和准备。儿童食品不仅要确保产品质量,更要有支撑不同年龄段消费者需求的技术支持,更好地贴近儿童的营养需求。

在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段盛林看来,我国营养学科建设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但从整个儿童营养产品的供给上来看,产业起步较晚,需要把儿童真实的营养需要与产业供给进行更好的结合。“儿童食品产业与整体食品产业的发展有着很高的关联性,儿童食品的研发应该更关注个体本身需求,构建新的产业结构体系,同时培育能够引领行业的大型代表性企业。”

市场前景广阔 儿童食品要以品质促发展

现如今,孩子已经成为家庭消费中的最大“消费群体”之一。随着国民消费力的稳步提升,儿童食品消费投入也促进了“宝宝经济”相关产品的发展。

根据中国儿童产业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80%家庭中儿童支出占家庭总支出30%至50%,家庭儿童每年平均消费约为1.7万至2.55万元,儿童消费市场每年约为3.9 万亿至5.9 万亿元。在儿童的日常消费中,食品消费是一项重要的支出。

近几年来,儿童食品市场在消费人数、消费规模上均呈现持续走高态势,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扩大,增长前景十分可观。但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一些行业乱象也随之而来。食品标注“儿童”字样价格翻倍,部分宣传与实际成分不符等问题的出现,一时间让“儿童食品”是智商税的说法甚嚣尘上。

“儿童在早期食物的选择上依赖程度非常高,对于一些添加剂的选择要进行规避。但有些所谓儿童食品,使用的是成人食物的标准和原辅料,最后却打着儿童食品的标签卖给消费者。”霍军生表示,家长若是误买了此类食品给孩子食用,会产生安全风险。

随着90后、95后开始步入婚姻且逐渐成为生育人群的中坚力量,新生代父母对于儿童食品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有媒体对近2000名儿童家长进行了一项专项调查,调查结果发现,84.8%的儿童家长更倾向于给自己的孩子购买标有“儿童”字样的食品。因此,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儿童辅食、儿童零食和儿童调味品。

“超市里的食品琳琅满目,各类产品概念层出不穷,但产品是否真的适合儿童,消费者在选择时需要特别注意。”段盛林说。

作为企业代表,窝小芽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林腮玉认为,目前儿童食品市场处于初级阶段,企业需要沉下来专注于品质与研发,在做任何一个产品生产决策的时候都要想清楚,每一款产品能否真正给消费者带来价值,产品的研发不能只看市场热卖什么而盲目跟风,要充分独立思考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资料显示,窝小芽为杭州心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婴童食品品牌,专注于研究婴童均衡营养的践行方案。林腮玉表示,窝小芽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理论基础,“1357均衡膳食法则”为指导原则,以五大类食物划分产品原料,根据产品主体原料的营养特点,进行配方优化,并以此研制出“一周系列产品”,为用户提供系统落地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的帮助家长科学喂养,窝小芽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共同组编了《中国儿童均衡膳食指导手册》,围绕婴童需要摄入的5大类食物和7大营养素,提出“1357均衡膳食法则”,在食物选择和搭配、1日3餐食谱推荐和实例应用中给出更具体的膳食建议。

今年3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窝小芽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份《儿童合理膳食产业研究白皮书》,深入研究了我国儿童膳食问题以及产业现状,并从食材、管理、标准等多个角度给出了科学建议。

林腮玉认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品牌建设。行业向好发展,离不开越来越多的品牌参与。做好品牌才能有价值,反过来也可助力企业做好生产质量工作。

立规明矩规范行业发展 筑牢儿童食品安全防线

儿童食品是否健康?营养成分是否安全?该如何挑选合适的产品?这是很多家长在购买儿童食品时都会关注的问题。然而,现在还没有一份规则供消费者参考,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针对儿童食品的安全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指出:在我国,除3周岁以下婴幼儿必需食品外,尚无有关儿童食品的概念和相关食品标准。即使标注“儿童”字样或印有儿童头像(卡通)的食品,也只能按普通食品标准进行管理。

据了解,当前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较大婴儿配方食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幼儿配方食品》等相关标准多针对“婴幼儿”群体,涵盖对象为0至36个月的婴幼儿,而对于3岁以上儿童食品还没有制定明确的国家标准规范。

对话中,专家和企业代表纷纷呼吁完善儿童食品相关标准法规。段盛林认为,儿童食品安全的管控要从研发和标准入手,开发出更适合儿童营养健康需求的产品。霍军生表示,儿童食品安全更应关注婴幼儿时期,比如相关产品的原料选择,添加物质的限制,需要有相关的监管和标准来制约。林腮玉表示,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仅靠企业自律是不够的,希望行业标准能够尽快推出。

由此可见,从立法、标准等方面全面加强儿童食品安全健康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去年12月,国家卫健委就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推动专门针对未成年人食品包装标识的立法完善或国家、行业标准建设的建议》等答复称,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已涵盖儿童食品安全和营养要求,将加快出台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做好《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等宣传解读,加强对未成年人营养膳食指导。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曾在2020年发布了国内首个儿童零食团体标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从原料、感官、营养成分等方面对儿童零食进行了规范,要求儿童零食不能含有反式脂肪酸,要做到少添加糖盐油。该标准首次提出了“儿童零食”的概念,并对儿童零食在营养健康及安全性上进行了明确规定,对儿童零食市场的规范、认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基于共同的理念,窝小芽与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共同展开了儿童食品行业相关研究、标准制定等具体工作,其中,窝小芽已参与制定儿童食品类团体标准10项,如:《儿童饮料》《“食育加佳”认证通则》《儿童糕点》等。

在宣传周主场活动现场,林腮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是把好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在国家相关法规下严格制定企业生产标准。同时,健全自身质量管理体系,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守护好食品安全,守好第一道关卡。

“安全是最起码的底线,未来在更加合理的营养配比上,才会有更多的追求。我们的消费群体希望以更便捷的方式获取到安全、营养均衡的产品,这样在儿童喂养上会容易很多。”林腮玉说。(王忻)

编辑:LLJ
非本网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未标明版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