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庆古城:水码头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4-03-01 10:48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 分享到:

顺庆立城久远,“城因水兴,水为城用”。从西汉初年在清泉坝建安汉古城至今已2200余年,其间,城址发生多次变迁,但一直都依山傍水而立。

由于顺庆城区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就是嘉陵江中游的水陆交通枢纽和川东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因此,港口码头建设十分繁荣。从汉代开始,到清末民初,城区沿江一带自北向南建有双女石、上渡口、靖江楼等12个码头。这些码头对城区乃至地方经济发展有过重要影响。

上世纪80年代的上渡口码头

双女石公园 资料图

南门坝生态公园

雕塑《嘉陵江纤夫》 李勇摄

雕塑《女子挑夫》 李勇摄

从双女石码头到双女石公园

双女石码头原址位于南充市舞凤街道将军路社区,现已建成双女石公园。

此处嘉陵江边曾有两块巨石,人们称之为双女石,现在由于青居水电站拦截,水位升高,已经看不见了。原来的双女石码头江岸长约500米,水深2至3米。西汉设置的安汉县城,在离此不远的清泉坝上。这里应该是嘉陵江顺庆段最古老的码头。

双女石码头是通往龙门、罗家、凤仪等地的必经渡口,也是通往仪陇、巴中、蓬安的重要津渡。清光绪二十四年,始设“蓬南义渡”,立有“义渡”碑。上世纪八十年代,将原碑作为文物迁移至嘉陵江白塔大桥西岸北侧的滨江公园内。2018年用原碑大的花岗石复制,立于滨江大道的阳光广场附近。

上世纪五十年代,从嘉陵江上游广元等地放下来的木排,在双女石码头上岸,在此开设木材加工厂。2017年11月在此开建双女石公园,2019年春节竣工开园。

繁荣一时的上渡口码头

上渡口码头是南充城区沿江的第三个码头。位于龙王街与上渡街接合部之间。为方便上下船,江岸砌有石条平台,作为船只停泊的依靠。

龙王街与上渡街,在宋元时期是南充县城,旧志书称为北津渡县城,其实北津渡还在下游一百米左右。上渡街、龙王街等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都还是十分热闹的,还保留有老县城的旧时格局。

街房两侧,一面靠山,一面临江。全是木质穿斗结构,一色的小青瓦。临江一侧是半悬空的吊脚楼。此街住户,有开栈房的,有开茶馆的,有开饮食店的,有卖杂货的,有打铁、理发的等等,仿佛是船工纤夫及装卸工们的“临时之家”,吃喝住行虽然简陋,却实惠齐全。

清末至民国时期,上渡口码头为南充县城最为繁荣的码头之一。许多上至广元,下至重庆的船只都停泊于此。从陕西、甘南来的山货药材;营山、蓬安的牛羊、白蜡;仪陇、巴中的棉麻、土纱;南部及东观等地的食盐、竹木、柴薪等多在此集散,客货往来十分旺盛。

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则主要作为卸运、堆放石料的码头。也有从罗家(现在的江陵)、龙门运来的蔬菜以及河沙之类,也在这里进行装卸,然后运往城内各处。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嘉陵江上中坝大桥和泰和尚渡等楼盘。

商户云集的邬家壕码头

从上渡口码头下行至迎恩街,往西有一条巷子,因巷内多为邬姓人家,故称为邬家巷。巷里的小吃“邬油角”全城闻名。街边有多家钉子铺,以及卖镰刀、锄头的店铺。巷口有两处石梯下到嘉陵江江滩,这便是邬家壕码头。

邬家壕码头以装卸药材、油料(菜油、桐油、樟油)和食盐为主。嘉陵江上游的陕西秦岭和甘肃大山里的中药材,以及广元、苍溪、阆中的桐油、白蜡,南部、仪陇、蓬安和南充县搽耳、青居的菜油,还有下游的武胜、岳池、广安、合川等地的菜油等都在这里装卸。

清末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邬家壕内和邻近的上渡街、迎恩街一带,有五六家大药商客栈。药商客栈,是药商们做生意、谈交易、会客的地方,也是客栈房东周转打包的仓库。黄姓人家开办的“鑫诚”老字号客栈,是一处围墙青瓦,高台红门的四合大院。正房、楼舍、厅堂、书房、游廊、天井、厨房、后院、药仓等一应俱全,应是药商客栈的一个缩影。杜家药材栈房也很有名,后来成为中药加工厂,所产的半夏粬行销川东北城乡。

这里还有多家菜油店、桐油铺及仓储之类,各地运来的菜油和桐油便储存于此,再分散批发和销售到川北其他的各地。装油的篓子,均用竹篾编成,内衬一种极薄的“鱼塘纸”,再加牛血浆成。每篓油重有两三百斤,多为两人一扛抬运。

那时候,邬家壕码头号子震天,车来人往,很是繁盛。

“嘉陵江女神”雕像与中渡口码头

中渡口码头位于顺庆城区中心地段。清末民初,中渡口码头为杂货码头,粮、盐、糖、果、铁、沙石等均在此装卸。这里也是通往岳池、广安等地的重要津渡。曾设有“桥渡会”“义渡会”“慈善会”等民间组织,行人过渡不收分文。

临街有很多旅社、茶房、酒店、货栈、商行。这里还有闻名远近的百年老字号川北凉粉和锅盔夹凉粉小吃,以及顺庆羊肉米粉老字号店铺和麻花、馓子、油茶、甜糕、包子店等。民国时期,船民集资于犀牛堤下侧,建有一幢楼房,起名月波楼,是码头帮会总址。帮会活动,官差徭役,航业事务多在此进行策划。

1975年,嘉陵江白塔大桥建成通车之后,中渡口码头停运。2012年,顺庆主城改建地下通道,将《嘉陵江》雕像从人民花园搬迁至滨江大道(原中渡口)附近。《嘉陵江》为汉白玉石雕塑,人们称之为“嘉陵江女神”。女神背依嘉陵江,身体修长,斜倚石上,温柔娴静,姿容清爽、神态怡然。

“嘉陵江纤夫”雕像和火神庙码头

火神庙码头是紧挨中渡口下游的一个码头。位于原兴顺街(已拆除) 处,其街顺江而下,紧挨禹王街,连着外小北街,正对着江外的火神庙码头。

火神庙码头主要用来装卸棉花、棉纱、医药、油脂等。1954年,南充市建设科主持将其改建为长100米,宽11米的双料石板斜坡码头,后来汽车轮渡在此停靠载车过江。1975年,嘉陵江白塔大桥竣工通车后,码头废弃。1997年修建滨江大道时,在这里修建起了滨江公园。此处立有洪痕碑,建有洪痕亭,还竖有“义渡”石碑。

2018年,在这里设立了《嘉陵江纤夫群雕》。嘉陵江上曾经有这样一群人,近乎赤身在江岸上行走,正是他们打通了川北水上通道,将川北山货运出川外,又将川外的百货运到川北山区。这组群雕,突出了嘉陵江船工的勇毅,以激发广大市民勇于进取的奋斗精神。

专门装卸煤炭的靖江楼码头

在栖凤街末端,原先叫外小北街码头。1927年上河街的三丰楼拆除后,用其木石于此处修建靖江楼。此楼砖木结构高5层,登临此楼,观嘉陵江上船帆,望对岸白塔远山,故也叫望江楼。在靖江楼下有阶梯直达江岸,为上下通道。街上店铺连接,鳞次栉比,五金手工作坊很多,米店、杂货店、菜市沿街设立。店招斜挑,匾额高悬,各种物品,丰富多样。市井细民,穿梭往来,很是热闹。是城里人买卖新米和时令蔬菜的地方。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渡口码头江滩与靖江楼码头江滩上,建有两处煤坪,而靖江楼码头则是专门装卸煤炭的煤码头。凡从重庆、北碚、天池煤矿运来的煤炭,先卸船堆码在两个煤坪上,然后再分散运到城里的各个煤站,或散煤或打成蜂窝煤出售给城内居民。

当年四川省政府从自贡、富顺等地抽调数百只船转港到南充,后来这些船工上了岸,从事了这些煤坪的装卸、运输。在他们中间,有一支由富顺籍妇女组成的“三八女子挑夫队”,她们的工作就是将煤炭,从趸船上挑到岸上,一年四季,从未间断。为了纪念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2018年在嘉陵江岸设立了《女子挑夫》雕塑,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一道风景线。

从下渡口码头到南门坝生态公园

现在的南充港---南充旅游码头一带便是昔日的下渡口码头。下渡口码头又称小南门码头,亦被称作大河坝码头。称其为小南门码头,是说码头位置居于大南门和小南门之间;被称作大河坝码头,是因为这南门坝的江滩旷远宽阔,南充人习惯称“江”为“大河”,故把嘉陵江江滩称作“大河坝”了。清末至民国年间,下渡口码头为港区揽载船只(即空船)的停泊区。

1951年,南充市人民政府对小南门以下河堤加固延长。江岸上排排青石条,石条身上钻有七八厘米大的圆孔,凡停泊于江里的各种船只,把那长长的纤绳拴系在石条的圆孔里。这些纤绳,或用于拴船,或用于拉纤。纤绳都是用青竹篾条编织,根据船只的大小,有粗有细,牢固耐用。江滩边,清澈的江水在块块大乱石头间涌流,乱石块处之外是深水区。南充城里靠江边的住户,即或离江稍远的人家,洗衣服、洗被盖之类都少不了要到这个地方,各自选一块乱石当洗衣板,老老少少的洗衣女,构成了江边的一道别致的风景,至今还被不少“老南充”所谈起。

当年的下渡口码头,现在则是南门坝生态公园。南门坝生态公园,南起桓子河大桥北端,北至南充港,2006年修建,占地2.87万平方米。公园划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为主题滨水区、中心广场、露天剧场、儿童休闲区等功能片区,两条曲型景观通道贯穿整个区域,并与生态布局形成有机结合。而在离此不远的嘉陵江边,矗立着一处宋代风格的古建筑---清晖阁。清晖阁始建于北宋,原址应在北津渡老县城靠嘉陵江边的位置。2018年复建清晖阁,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阁共九层,总高81米,两边副亭楼高29.9米。周边辅以中式园林景观,与东岸鹤鸣山宋代白塔相望成趣。卿远明

编辑:XFJ
非本网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未标明版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