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眼的一亩田

发布时间:2018-05-16 08:32 来源:51网 分享到:

“显微镜下的圆”,“会说话的石头”,“岩石上的大眼睛”,“显微镜下的山水画”……, 一篇篇优秀的博文,一个个镜下生动的故事,让我耳目一新,眼前一亮,这是一名地质工作者贺静老师的博文,她博文的特色就是集地质,诗画,科普为一体,一共1600多个博文把枯燥的工作演绎成有趣的艺术生活,她对工作生活的态度打动了我这个年轻的鉴定人员,让我隔着屏幕与这位老一辈地质鉴定人员结缘。

显微镜下的世界史美轮美奂,奇异多彩。我们薄片鉴定是一个借助光学显微镜来鉴定岩矿成分结构沉积成岩方面的基本工具,随着科学不断发展,测试工具也日新月异,然而,“古老的”岩石薄片的光学鉴定仍是岩石学家的基本手段,仍然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它就好似我们地质人的眼睛,在镜下一亩田中默默耕耘着。然而,薄片鉴定人员的工作性质特殊,每天对着显微镜观察岩矿,长年累月,不免枯燥,要求人员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目前,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能坚持岩矿薄片鉴定工作者具不完全统计,没超过100个人,就我认识的薄片鉴定的圈内人士只有56个,还包括退休的鉴定人员。这其中,我有幸认识几个优秀的老师。

贺静老师,就是写科普博文的她,中石油长庆油田一名普通的地质薄片鉴定人员,4年前退休,退休后的她被高校邀请授课,她想把自己三十多年的镜下鉴定的经验和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全部给孩子们,培养新一批的鉴定人员。我为她的执着和热爱所感染,更为她匠心而感动。

杨亦华老师,长庆油田具有30多年鉴定经验的地质人员,平时省吃俭用的老师退休后第一件事,就花了自己大半生的积蓄30多万买了一台显微镜,放到家里,他说,“每天都要欣赏一下镜下的矿物,一天不看就难受,”他的老伴说,“这个显微镜就是比她还亲呢。”如今快70的老师,时常还要去野外,做点项目,以这个方式再回报自己的单位和岗位。

如今80多岁了还在地质一线的张荫本老师,他是川庆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有着60多年的镜下鉴定经验的老地质人员,2015年我有幸去成都拜访他,初次相见,他面色红润,声如洪钟,相貌比起他实际年龄要年轻20岁,老人家听说我是川中油气矿的薄片鉴定人员,他非常热情的向我聊起川中目前勘探开发的状况;我们川中油气矿的黄玉清老师,从事鉴定工作30多年,如今近70的她还时常来单位给小辈耐心答疑。看的出,地质工作已经融入这些老人家的生命。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这是《考工记》中记录,旨在说一种求精尚巧的创造都是大智慧之人所做,也就是具有匠心的人。然而除了各行各业的英模先锋之外,我们身边依然还有很多像这几位地质鉴定老师们那样在镜下方寸的一亩田中默默耕耘、不计较得失、精益求精的普通工作者。

时光流彩,匠心独具,他们向时间致敬,我们向他们深深致敬。(地质研究所 王小蓉)

编辑:lifeadmin

相关新闻

生活推荐

更多>>

阮仪三:城市有多

4月2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游于尘外协办的“普...

生活画报

更多>>
大灯 清明小长假 龙泉山 初次 龙井茶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