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广州:广州经典小吃盘点

发布时间:2015-05-11 14:11 来源:poco 分享到:

    原标题:食在广州:广州经典小吃盘点

    “食在广州”真的不是空话,只看广州街头巷尾的小吃摊就知道,不仅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而且别具特色。拉肠、牛杂、姜撞奶、艇仔粥、咸煎饼等等,都是广州本地特有的。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广州小吃 广州经典小吃盘点

  “食在广州”真的不是空话,只看广州街头巷尾的小吃摊就知道,不仅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而且别具特色。拉肠、牛杂、姜撞奶、艇仔粥、咸煎饼等等,都是广州本地特有的。

  广州小食可分七大类:【油器类油炸食品】有油条、咸煎饼、笑口枣等;【粥品类】有艇仔粥、及第粥、瑶柱白果粥等;【粉面类】有云吞面、沙河粉、猪肠粉、桂林米粉、濑粉等;【糕点类】有萝卜糕、马蹄糕、伦教糕等;【甜品类】各种红豆沙、绿豆沙、八宝粥、芝麻糊、杏仁糊、汤丸等,尤其以双皮奶和姜汁撞奶糊最为有名;【粽子类】有甜粽和咸粽两种;【杂食类】包括炒田螺、猪红汤、牛杂、牛三星、酸辣瓜菜等。拉肠,又叫肠粉、布拉肠等。起源于清代末期的广州,是广东人最常吃的早餐之一,也是广东名小吃。那时候广州街头已经听到卖肠粉的叫卖声。当时肠粉分咸甜,现在一般都是以咸为主。肠粉皮是用米浆做成的,而馅料一般是肉碎、虾仁、叉烧、猪肝、鸡蛋等。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广州小吃 广州经典小吃盘点

  广州最好吃的拉肠通常分布在老城区的各个角落。从粉皮的薄厚软韧度到哪家阿姨比较賗比较有型,甚至哪家豉油调的最好,都是拉肠比拼的范围。这个标准是独一无二和个性化的,吃拉肠与其说是追求传统的味道,不如说是钩沉那些潜藏在自己味觉记忆深处的那些美好回忆。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广州小吃 广州经典小吃盘点

  很多广州人都坚定地认为牛杂是广州本地的原创美食,可惜明显不是。当然,非要说色目人也有说粤语的,那就当牛杂是广州原创吧。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农耕历史的土地上,敢于公开大吃牛肉的人,固然会是侵入中原的游牧民族。于是乎处理那些复杂的牛下水固然也会是他们。至于这时下流行的文火慢炖中的那些香料大多来自于番邦,将香料整合起来,大约就是“王守义十三香”的意思。随着南方的满人和蒙人家道中落,牛杂自光绪年间推出市场,就成为“老广”们的最爱。今时今日,很多牛杂档都因应时势改良了烹制方法,有些露出了本来的面目,有些则变得面目全非。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广州小吃 广州经典小吃盘点

  在广州,濑粉是传统的早餐选择之一。每天早晨,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中都有卖濑粉的,可以说,有卖传统早餐的地方都少不了卖濑粉的。濑粉,一种以用稻米打磨之后的粘米粉拌和热水后而制成的长粉条。始于1850年代,原创地是中山。为广东,香港和澳门地区常见的食品。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广州小吃 广州经典小吃盘点

  竹升面,是用传统的方法搓面、和面,用“竹升”(大茅竹竿)压打出来的面条、云吞皮的一类面食。看起来简单,但每个环节都很讲究。选用的“竹升”太大,压打出来的面食软硬适中;太细会使面条没弹性。通常用手搓面处理后,人要坐在“竹升”上压面1.5-2小时。虽然广东不是以面食为主的地区,但是经过一档红遍大江南北的饮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宣传后,中国人民开始熟知在广东,在广州,有一种面,叫竹升面。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广州小吃 广州经典小吃盘点

  据考据,云吞面最早在清末民初,广州的西关一带出现,相传是同治年间从湖南传入。初期多数是由小贩肩挑着四处贩卖。馄饨也叫云吞,起初是用于祭祀的。 直到宋代,每逢冬至,市镇店肆停业,各家包馄饨祭祖,祭毕全家长幼分食祭品馄饨。富贵人家一盘祭祀馄饨,有十多种馅,谓之:“百味馄饨”。南宋后,馄饨传入市肆。但是很显然,广州并不是以面为主食的地区。然而,广州人却对这碗云吞面情有独钟,为什么?


  

    牛三星是广州比较年轻的“传统小吃”,虽远不及城隍庙苏伯的牛杂那样能勾起90岁以上广州老人们的食欲,但满满一碗霸道的吃食自80年代起,就完全征服了那些有牙力的广州人。最初版本的“牛三星”由牛百叶、牛腰、牛肝组成,搭配酸萝卜和韭菜,再拌上秘制的辣椒酱,入口爽口弹牙,弥留在舌尖的香气久久未能散去。而随着各式各样版本的“牛三星”一一出现在人们面前,它所演绎的味道也变得富有变化,历久弥新。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广州小吃 广州经典小吃盘点

  食糖水和饮靓汤,都系广州传统饮食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如果说饮靓汤是大户人家专享美食,那食糖水,就绝对是劳苦大众的食疗首选。两广及福建地区都盛产糖这种极好的心理安慰剂,或许南岭以南的人们坚韧耐劳的特点正是拜糖所赐?劳作一天后,一碗甜润的糖水就是最好的心灵慰藉品,当然还能顺便“祛风解毒,凉血散瘀,治感冒发热”,广州的糖水,首选绿豆沙。绿豆含有丰富维生素B族、葡萄糖、蛋白质等多种成分,常饮绿豆汤能帮助排泄体内毒素。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广州小吃 广州经典小吃盘点

  上世纪30年代,咸煎饼这种咸占3/5,甜占2/5的复合味道就已经扬名广州。最好吃的莫过于德昌,出自一位姓谭的点心师傅手里。据说谭师傅曾为改良咸煎饼困惑多时。一天,他碰到了早年一起学厨的老朋友德叔,德叔已经失明,晚年就靠沿街卖花生米谋生,街坊都叫他“盲公德”。德叔的花生米不叫花生米,而叫“南乳肉”,原来它是用南乳炮制的,味道非凡,只要你吃过一粒就欲罢不能,由此口碑载道。德叔告诉谭师傅:“南乳调味可神奇了,你怎么不试试?”谭师傅如梦初醒,一拍大腿,啊,我怎么没有想起这个!经过呕心沥血的摸索,谭师傅推出一款色鲜、皮脆、心软、酥香味美的咸煎饼。

编辑:SH001

相关新闻

生活推荐

更多>>

春季着装原则

记者3月16日从省气象台获悉,17日白天盆地难见太阳。广...

生活画报

更多>>
大灯 清明小长假 龙泉山 早春 龙井茶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